(通讯员 周彦,审核 程鹏)为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探索,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使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4月10日,学院邀请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口腔科主任赵苏立在教三-401开展“逐光前行,启航未来”——口腔医学生职业规划讲座。该讲座作为学院“学风建设”教育活动和学院“生涯规划指导课”的重要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目标,明确责任,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和学业,全面发展。讲座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程鹏主持,辅导员周彦,2022级、2024级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参加。

讲座中,赵苏立主任从学生关心关切的问题出发,从实习、考研、就业和继续教育等四个方面为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涯发展历程,期待着学生逐渐成长为“π型人才”。
实习: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阶段。赵苏立提出,选择实习单位需关注三大维度:平台资质、师资力量和患者流量。强调规范化诊疗流程、丰富的病例库以及优秀导师的指导,是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快速提升的基石。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如CBCT三维重建、3D打印导板)和医患沟通的黄金公式(专业解释+情感共鸣+方案共识)也成为实习期能力构建的重点。
考研:深造提升综合素养
对于有意深造的学生,赵苏立认为,院校选择需综合考虑地域优势、科研经费、临床资源和导师影响力。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等院校因其突出的临床资源和科研实力成为热门选择。导师选择上,学生可根据科研导向或临床导向制定个性化路径。备考阶段,专业课复习采用“三阶法”:夯实基础、真题高频考点、临床病例反推理论,辅以高效的时间管理和心态调整策略。

就业:多元化赛道与创业机遇
赵苏立分析认为,口腔医学就业市场呈现“三极分化”趋势:公立医院稳定但晋升需SCI论文和省课题;民营机构高薪与压力并存,头部机构医生可获高薪;跨界赛道如牙科产品经理、保险顾问等岗位为复合型人才提供新机遇。创业则需经历“三级跳”:临床沉淀、资源整合和品牌扩张,数字化营销与标准化流程是成功的关键。
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突破职业天花板
关于继续教育,赵苏立认为,在职博士(DDS/PhD)和国际认证(如英国爱丁堡皇家正畸院士)是提升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学术影响力的构建需聚焦基础研究、临床创新和文献综述。此外,跨界融合(如医疗+科技、医疗+管理)为职业发展开辟新路径,例如参与器械研发或通过社交媒体打造个人IP。
成为“π型人才”,定义诗和远方
赵苏立提出,口腔医学的未来需要“π型人才”:横向拓展跨学科知识(材料学、数据科学、管理学),纵向深耕临床深度与创新思维。无论选择科研、临床还是商业领域,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始终是医学的灵魂。

这份职业规划不仅为口腔医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为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参考。逐光前行,启航未来,口腔医学的明天将因这些年轻力量的加入而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