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审核评估”之我见

作者:发布日期:2017年08月16日 16:29浏览次数:

教育部于2013年底发布《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在2014——2018年期间,教育部将组织对全国500余所已经接受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的高校进行审核评估。

接受教育部的审核评估,即是要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所规定的7大指标体系中的24个观测点和64个审核要素,对学校职能部门及教学管理和服务机构、本科教学单位围绕人才培养所进行的各项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因此,审核评估无疑是对学校办学情况尤其是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次全面体检。

根据对教育部相关文件的学习理解,就“审核评估”工作谈几点初步认识。

一、“审核评估”与以往的评估存在显著区别

教育部已经启动的“审核评估”,既不同于我校1997年经历过的“合格评估”,也不同于2007年参加的“水平评估”。

“合格评估”,是一种认证评估(也称合格评估)。是在教育部组织下,或者教育部委托的相关部委组织下,按一定的认证标准(实质上关于学校办学水平的最低标准),对学校办学资格所进行的审定。因而,评估结论只有“通过”或“不通过”两种。这种评估一般只适用于新建院校。

而“水平评估”,属于分等评估或者选优模式评估。这种评估,不像“合格评估”或者认证评估那样仅仅看被评估对象是否满足最低标准,而是依据具有一定区分度的指标体系所进行的评估,评估结论也不像“合格评估”那样单一,而是设立诸如优、良、合格、不合格多个等级(其中“优”又分A+、A。如,我校2007年水平评估的结论是A+)。因而,“水平评估”主要是看待被评估的对象处于什么水平,但重点是选“优”。

我校即将面临的“审核评估”,是基于审核模式的评估。具体而言,是基于对学校办学“状况”的核实所进行的评估。该并不直接评估学校的办学质量,而是通过评估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来对学校办学质量进行间接评估。这种评估有以下显著特点:

第一,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即以往的评估,均教育主管部门或者教育部评估机构制定的统一标准(对全国高校,用同一标准进行评价,这也是以往评估受到批评的主要原因),审核评估如果说有标准的话,那这个标准是由各学校根据学校的质量目标自己制定的(诸如学校办学的定位、学校的办学特色等),并由此建立的与之相适应的质量保障体系。因此,对于“审核评估”,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用自己的尺子来衡量自身的长短,用自己的眼光来看自画像像不像”,从而避免了评估标准单一的问题,其目的是要鼓励学校开拓创新、办出特色;

第二,体现了新形势下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政策性引导。一方面,审核评估结论不像“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那样要对学校进行定量评价和等级划分,而是要评价学校自设的目标及其达成度,且结论不分等级。审核报告强调写实性,尤其强调指出学校办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与方向;另一方面,《审核评估方案》指标体系中“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教学信息化条件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毕业生职业发展”、“质量信息及应用”等观测点,充分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第三,评估目的是要强调本科教学是高校最基础、最根本工作。《审核评估方案》所设定的观测点和评价要素,就是要促进学校“五个度”(对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对学校人才培养的保障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提高学校“三强化”(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强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二)“审核评估”的工作特点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以及《审核评估方案》,“审核评估”工作由教育部评估中心具体负责,并由教育部评估中心在专家库中遴选聘请的专家完成。评估专家的工作分为三个项目,即阅读报告(一是被评估高校提交的自评报告初稿,二是《状态数据分析报告》)、进校考察、提交考察报告。

结合已完成“审核评估”的四所高校的工作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与以往评估工作的过程及方式相比,“审核评估”具有以下两大突出特点:

1.信息化。“审核评估”开始后,评估中心要求学校必须在一周内填报66张表格,涉及7大类、190个数据项和500个数据点,逾期系统将自动关闭。所需填报的数据涉及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各数据间又相互关联、相互支撑(这主要是为有效避免人为作假造成数据失真),并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在评估专家进校前所完成的报告,是对学校的师资队伍、课程资源、条件保障等所进行的综合分析,报告的显著特点就是力求客观真实,遵循教育规律,用数据说话。

2.考察工作方式多样化。专家的考察分三个阶段:(1)进校前。教育部专家组进校前审阅参评学校的自评报告、《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以及相关材料,撰写专家审读意见,并制定进校具体考察计划;(2)进校后。专家进校后,在四天内主要有六种考察方式:听课看课、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审阅材料、诊断分析、沟通交流;(3)离校后。专家结束实地考察工作离校后,要依据进校考察情况,得出专家个人及专家组的评估结论,并提交个人及专家组的审核评估报告。专家个人考察报告要求不少于2500字,其中需要改进和必须整改部分的内容不得少于总篇幅的二分之一。

(三)“审核评估”的重要性

“审核评估”是教育部针对2000年以来参加过“水平评估”并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学校开展的制度性评估,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改进高校教学评估”的具体表现。

审核评估强调“对国家负责”。从教育部领导新近讲话和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看,教育部高度重视审核评估工作。用袁贵仁部长的话讲,“评估工作是天大的事,评估是世界各国抓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是贯彻规划纲要,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基础性工作”。

从《教育部关于改进评审评估评价和检查工作的若干意见》看,尽管教育部要求在2014年6月底之前对项目评审、教育评估、人才评价等总体减少1/3,但仍然在继续强点要加强审核评估工作。由此也足见教育部对此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应对审核评估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尽快建立有效的工作机构

设立“学校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校长担任组长,领导下组下设评建办公室和若干项目组。

(二)精心整理支撑材料

《自评报告》和《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是审核评估的最基础性的也是最重要的依据。因此,有两类材料是要精心准备的:一是《自评报告》,二是围绕《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的各类数据材料。这里尤其要注意的两点是:1.认真研读2007年教育部评估中心对我校的评估结论、我校的整改方案,尤其要注意我校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情况;2.各单位要依据《自评报告》和《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对现有材料进行整理、分类、筛选,做到客观、真实、全面、精炼,充分反映我校的面貌和特色。因此,责任到位、分工协作、积极配合,就甚为重要。

挖掘、总结和凝练我校办学历史和特色,是我们在准备支撑材料过程中要特别投入的一项工作。

(三)加强教风促进学风

教风和学风是反映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基本指标。评估专家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听课、看课。各学院根据自己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评建、整改计划,加强对老师的宣讲和对学生的教育,以优良校园环境和教学秩序,最佳的教学状态和学习氛围,迎接专家进校考察、到堂听课。

鉴于深度访谈和实地考察是本次审核评估的特色和重点,各单位主要领导,尤其是和本科教学工作比较密切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以及各学院的院长书记,要认真研读《自评报告》,以确保专家的访谈和考察取得实际成效。

此外,为保证审核评估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还需要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和精确的工作计划。